2005年1月24日,深圳召开全市行业协会工作会议,为加快深圳市行业协会的“民间化”步伐,首次将一些实行民间化、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协会代表请上讲台,向全市150多家同仁介绍成功经验。这是深圳建市以来第一次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行业协会工作会议。由此,深圳市150多家行业协会的“民间化”改革进入一个关键时期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04年年底,深圳由本市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自愿组成的、非营利自律性的具有产业性质的经济类行业协会有150多家。
据介绍,当前深圳在行业协会“民间化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:一是部分行业协会业务和经费依赖原主管部门;二是约有三分之一的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以上职务,由党政和其他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及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兼任;三是存在与主管部门合署办公、财务“一本账”,资产界定不清的现象;四是部门向行业协会转移和委托职能的方式不规范,缺乏评估与监督机制。
为促使行业协会健康发展,深圳于1995年便开始了“民间化”的尝试,并于2004年6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了深圳市行业协会署。
根据相关部署,行业协会“民间化”将分三步走:即第一步,到2004年年底前,基本实现组织机构的“民间化”;第二步,2005年上半年,基本实现运作机制的“民间化”;第三步,自2005年下半年起,用2~3年时间,指导行业协会向高级化阶段发展,培育发展一批品牌协会,逐步形成一支按市场化原则和国际惯例运作的行业协会队伍。据深圳市行业协会署署长葛明介绍,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与行业协会的脱钩工作将于今年2月底完成,今年深圳行业协会“民间化”工作的重点将是“基本实现行业协会运作机制的民间化”。行业协会“民间化”是指还原行业协会独立社团法人地位,使其组织机构、运作机制、管理职能向“自愿发起设立、按章程自主管理、服务以会员为主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“目的在于构筑市场条件下政府、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”,深圳市副市长刘应力说。
葛明介绍,目前深圳150多家行业协会中,协会功能真正发挥到位的仅约20%,这些协会具有会员数量多、“民间化”程度高和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等特点;仅有40%左右的协会运作比较正常,其余的协会运作比较参差不齐,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提高。“很多企业与政府在人、财、物上实现脱钩后,本身就存在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”。